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题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招聘《小学语文》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山东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

刚讲完朱自清的《背影》,语文老师让同学们运用古诗词对离别之情进行描述,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家(chù) 一(pù)十寒 复(pì)B、(biè)扭 妊(shēn) 大腹便便(pián)C、(zhàn)卜 (cháng)院 (chéng)清是非D、乳(chòu)未干 (guī)裂 (zhuó)有成效3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暮霭 狭隘 哀叹 喝采B、按布就班 买椟还珠 应接不暇C、要言不烦 踌躇满志 惟妙惟肖D、班门弄斧 回光反照 口蜜腹剑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种见利忘义的小人为君子所(  )。

②我们要时刻清醒,划清敌我(  )。

③我的复习资料难道会(  )?

A、不齿 界线 不翼而飞B、不齿 界限 不翼而飞C、不耻 界线 不胫而走D、不耻 界限 不胫而走5

与“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

下列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火纷飞让百姓生灵涂炭B、经过他的努力,这个工厂终于妙手回春C、我们在清华园见过一次,今天又萍水相逢D、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7

下列选项中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滕王阁序》B、王羲之——《兰亭集序》C、宋濂——《送东阳马生序》D、谢安——《五代史伶官传序》8

下列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B、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C、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D、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次参加会议的至少2000人以上。B、为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C、我来晚的原因是由于下雨造成的。D、对运动员而言,汗水、比赛服以及比赛场地,都是值得回忆的美好事物。10

下列选项中的短语,与“认真工作”为同一结构类型的是(  )。

A、急速下降B、温柔似水C、勇敢顽强D、打扫卫生11

对下列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具有家国情怀的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A、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传统文化”,谓语中心语是“孕育”,宾语是“儿子”B、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邓稼先”,谓语中心语是“孕育出来”,补语是“儿子”C、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家国情怀”,谓语中心语是“是”,宾语是“奉献精神”D、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邓稼先”,谓语中心语是“是”,宾语是“儿子”12

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一位诗人?(  )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13

下列选项中,名与字不相对应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字孔明B、曹操字孟德C、司马懿字仲达D、王勃字逸少14

下列词语按词义相近归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冥思苦想 绞尽脑汁 豁然开朗B、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集中精力C、邯郸学步 亦步亦趋 信口雌黄D、疲惫不堪 神清气爽 筋疲力尽15

下列选项中画线的“而”与“登高而招”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B、翁归,自与汝复算耳C、蟹六跪二螯 D、抟扶摇上者九万里1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出游的事情B、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发生,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C、由于精神过度(过分)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D、这粒扣子在草丛中偶然(偶尔)被发现,为破案提供了有利的线索17

下列选项中,对《诗经》六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雅、颂、赋、比、兴B、诗、书、礼、易、乐、春秋C、礼、乐、射、御、书、数D、风、雅、颂、书、乐、春秋18

下列各句中,属于双关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C、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走了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9

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求人可使报秦者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儒家经典,史称《诗经》B、《楚辞》是屈原的现实主义诗歌集,因为它具有浓郁的楚地风味,所以后人称这种诗体为“骚体”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与《木兰诗》齐名,被后人合称为“乐府双璧”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它是继四言、六言后的又一种成型的诗歌样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21

上语文课时,正值春天,老师让学生说关于春天的诗词,下列列举不合适的(  )。

A、《春江花月夜》B、《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C、《钱塘湖春行》D、《登高》22

教完苏轼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后,老师建议学生拓展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下面是某位同学据此列出的阅读书目,其中不合适的是(  )。

A、《赤壁赋》B、《定风波》C、《江城子 · 密州出猎》D、《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23

语文老师布置了关于春的作文,以下作文评语不恰当的是(  )。

A、景物描写细腻生动B、文采斐然,引用语句恰到好处C、春天是美好的,你却胡思乱想,严重跑题D、春天在你笔下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娃娃,太赞了24

某练习册选择了一篇散文《谁持彩练当空舞》,并设计了4道阅读思考题,旨在训练学生欣赏文本的能力,其中思考题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B、请赏析文章的画线句C、请赏析本文的表达特色D、请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25

学习文言文专题,教师要求梳理宾语前置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唯利是图C、吾谁与归D、求救于孙将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26

缺。

A、缺B、缺C、缺D、缺27

下列画线词语是古今异义词的是(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B、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C、众人匹之,不亦悲乎D、窃以为不可28

下列诗句的上下句对应正确的是(  )。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B、空山新雨后——王孙可自留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9

下列各句中语言应用得体的是(  )。

A、请问老人家您今年高寿?B、这幅画是大学恩师惠赠给我的。C、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如此真心实意,这份礼物我只好笑纳了。30

下列选项中,画线词语属于副词的是(  )。

A、我们今天高兴B、今天的月亮分外圆C、他刚才说了一句话D、遇见老师,我们要老师问好31

下列学说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A、道家——无为而治B、法家——依法治国C、墨家——兼爱非攻D、儒家——民贵君轻32

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B、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安石33

语文老师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了群文阅读,《左传》《论语》《孟子》《庄子》可以达到以下哪些教学目标?(  )

A、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重要概念B、领会人文精神C、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D、增强文化自信34

A、缺B、缺C、缺D、缺35

A、缺B、缺C、缺D、缺三、阅读理解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一)

(一)阅读以下文段,回答36~40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仿佛一条长河,有着自己的上游和源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桐庐的几天,与富春江时时离,每次相逢也都是不同的河段,但不论是在哪里,只要看到一泓碧绿的江水,这些几十年前已背诵如流的句子,就会又一次鲜明活泼地跳进脑海。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它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便染成一幅幅画卷。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江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之美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36

下列文中加粗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  )。

A、晕(yūn)染B、时即(jí)时离C、吟(yín)哦D、樵(qiáo)夫37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  )

A、比喻、夸张、借代B、借代、反复、排比C、夸张、对偶、拟人D、排比、引用、比喻38

下列句中的冒号与文中的冒号作用不同类的是(  )。

A、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证明: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B、爱书者应该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C、静下来,我们有许多事情可做:读书、写作、回忆……D、庄周梦蝶,醒来自问:“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39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江流气度不凡,美不胜收’”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强调B、表引用C、表特殊含义D、表特定称谓40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手法及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富春江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B、运用比喻,将“富春江的涛声”比作“一行行韵脚”,“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比作“画卷”,生动形象地写出富春江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C、运用拟物,把“富春江的涛声”写作“一行行韵脚”,突出富春江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D、运用夸张,把“富春江的涛声”夸大成“一幅幅画卷”,突出富春江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二)

(二)阅读以下文段,回答41~43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1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秦军(fàn)南B、(yì)之狐C、夜(zhuì)而出D、若不(què)秦42

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军队B、朝而夕设版焉:渡过C、又欲其西封:扩张D、因人之力而之:损害43

对于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不能达到这个地位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曾经被晋国国君赏赐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来来往往D、失其所与——失去自己的同盟国(三)

(三)阅读古诗,回答44~45题。

送张五諲归宣城

[唐]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谿,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44

对这首诗的体裁,解释正确的是(  )。

A、古体诗B、绝句C、律诗D、乐府诗4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的“五”是送别对象在家中的排行B、“五湖千万里”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张五 此行的遥远与困难C、“江淼淼”“草萋萋”是诗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对游人的眷恋D、尾联运用虚写和用典,写成此诗时二人尚未分离,诗人遥想未来,借此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以及哀怨、愁苦之情四、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6

缺。

47

缺。

48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作者及出处。

49

缺。

50

仿写以下句子。

茶是简单的,在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

五、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四)

2020年某大V发微博质疑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如下:

今天看孩子语文课本,发现有一处错误的知识——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蚂蚁搬家和下雨没关系,可能是种群扩大等原因,蚂蚁并没有测算雨下多大或淹到哪里的能力,如果蚂蚁有这个智商,那应该直接就把窝选在雨水淹不到的地方。这可是小学语文教材,强烈建议所有中小学课本编写时要请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性的把关。我们的教材整体上已经很落伍了,不只是某个知识点的问题,而是编写思路的问题,为什么科学越来越昌明,我们不教孩子科学的知识和思维,却教这些不靠谱的“民间经验”?

51

对此观点进行评论,不少于1000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8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