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8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小学)题(考生回忆版)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安徽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这一内容要求针对的学段是( )。
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高年级C、初中D、普通高中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
A、九年制义务教育B、十年制义务教育C、十一年制义务教育D、十二年制义务教育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属于( )。
A、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B、教师享受的权利C、既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又是教师享受的权利D、既不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也不是教师享受的权利4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 )。
A、师德师风B、教学实绩C、论文论著D、支撑文凭5
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教师专业能力中,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属于( )。
A、组织与实施能力B、激励与评价能力C、沟通与合作能力D、反思与发展能力6
夏丏尊说:“爱对于教育,就犹如水之于池塘,没有水,便没有池塘;没有爱,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这句话反映的是教师职业的( )。
A、长期性B、伦理性C、复杂性D、创造性7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教育名言的提出者是( )。
A、蔡元培B、陈鹤琴C、陶行知D、晏阳初8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的现场,通过对实际的事物或活动进行观察、询问以获取知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作业B、参观C、讲座D、辅导9
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人力资本是体现在社会产品生产和消费上的成本总和B、人力资本是对生产者进行教育、培训等支出及其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C、人力资本收益测算法是由西奥多·舒尔茨提出来的D、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及教育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0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B、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普及性C、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全民性D、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生产性11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说B、迪尔凯姆的社会本位价值学说C、卢梭的个人本位价值学说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2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下列关于美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美育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B、美育专指学校音乐、美术、书法教育C、美育是丰富想象力的教育D、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13
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及曾国藩的书籍都是( )。
A、制度教化名作B、学校教化名著C、家庭教化名典D、知识教化名篇14
教师在校内应注重自身的形象,其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属于( )。
A、显性课程B、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D、校本课程15
下列小学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
A、语文B、数学C、科学D、美术16
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往往是( )。
A、课程消费者B、课程开发者C、课程采用者D、课程执行者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的六大素养是( )。
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②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③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④国际视野,爱国情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
张老师要求学生在一个星期内读完《城南旧事》,列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三件事,并说明理由。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情感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9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丰富情感,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
A、尝试教学模式B、目标教学模式C、问题探究模式D、情境陶冶模式20
小明期末综合评价等级是中等,老师颁发给他“进步奖”,因为他的总体表现相比之前明显进步,这一评价属于( )。
A、相对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C、绝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21
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使用该研究方法的第一个步骤是( )。
A、确定研究目标B、选择调查对象C、设计问卷D、发放问卷22
在埃里克森看来,学龄期(6-12岁)儿童心理发展困难,容易导致其产生( )。
A、孤独感B、羞耻感C、自卑感D、内疚感23
小杰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逐步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引起这种变化的机制是( )。
A、经典条件反射B、联结反应C、操作条件反射D、应激反应24
教师通过突然提高音量强调某个重点内容,以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内容,这种注意属于( )。
A、有意后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注意25
教师在板书时,用红色粉笔书写重点内容,以提醒学生注意,这利用了刺激物的( )。
A、强度B、对比C、运动D、新颖性26
学生看书时,喜欢用荧光笔划出优美的语句,以便于下次欣赏品读,这利用了知觉的( )。
A、理解性B、整体性C、恒常性D、选择性27
小敏很想提高学习成绩,但害怕吃苦,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28
看到天上的白云,根据它的变幻,人们不由自主地把它想象为一群羊,一堆棉花……这种现象属于( )。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9
学过汉语拼音对初学英语有干扰作用,这种影响属于( )。
A、负迁移B、正迁移C、逆向迁移D、动作迁移30
受面包放入发酵剂后产生多孔,变得松软的启发,人们制造出泡沫橡胶。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属于( )。
A、抽象思维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思维定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包含( )。
A、学生发展的引导者B、知识体系的组织者C、共生关系的对话者D、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2
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统一主要表现为( )。
A、它们是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B、二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统一C、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完美统一D、个体社会化代表社会利益,个体个性化代表“所有”个人的利益33
下列关于教育的文化功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教育促进文化在时间上传承和延续B、教育促进文化在空间上扩散和流动C、教育主动对文化进行选择和净化D、教育创新文化并推动其发展34
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微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课选题一般以教学重点、难点为主B、可以用手机制作微课C、每节课只需要制作一个微课D、微课只在课前使用35
下列属于道德感的是( )。
A、理智感B、责任感C、自豪感D、美感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6
义务教育是公益性事业。
37
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步骤。
38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只表现为学习问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39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具备哪些通识性知识?
40
教育的人口功能有哪些?
41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2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一)
礼行天下,德留心中。
璧山是重庆西部的一座美丽小城,这里有巴渝地区保存很完好的孔庙,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教诲浸润着这座小城。
璧山区秉持“绿色教育,儒雅璧山”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干,以礼仪课程为基础,以实际问题为起点,在农村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德育新常态。
一是课程内容本土化。课程科学规划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构建了区域“共性礼仪课程”和学校“特需礼仪课程”。二是实施策略一体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项目实践,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系统推进实施。三是运行模式常态化。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加强督导评价,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变革,实现了三大转变:满意度从“常投诉”到“零投诉”的转变,关注度从“礼仪领头雁”到“教育先锋队”的转变,参与度从“被动旁观”到“主动深耕”的转变。获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经验”、“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重庆市首批2个“德育品牌”以及重庆市2个“德育特色基地”等多项荣誉。
43
(1)结合材料谈谈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5分)
(2)德育的目标是什么?(5分)
(3)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5分)
(二)
华应龙有一节堪称经典的数学课“规律的规律”。这是一堂复习课。他打破了教材原有的教学目标,不是带领孩子们回顾和巩固规律,而是鼓励他们主动怀疑和打破规律。在许多老师和学生看来,数学就是真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是确定的。但是,华应龙在课堂上明确地告诉学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都是有范围的,可能在这个范围里是对的,超出了这个范围就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问题不可以绝对化,要随时修正。最后,他以“规律的王国也是有国界的”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不仅孩子们意犹未尽,听课的老师也感到非常震撼。
华应龙在讨论自己的这节课时说过一句话:“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很高的视野,要跳出小学数学看数学,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要用哲学的眼光看数学,数学教师要想上具有文化味道的课,既要有一定的数学专业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4
(1)结合某一条教学规律,谈谈教师为什么要“上具有文化味道的课”?
(2)教学应完成哪些任务?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有哪些?
(三)
小楠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经常协助老师检查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最近,同学们新学习了一首古诗。老师要求大家利用课外时间把它背熟,并安排小楠负责检查和及时反馈背诵情况,小楠发现:有些同学没有认真准备,背得磕磕巴巴,在多次提示后才勉强背出来;有些同学记忆力非常好,仅读几遍,就能够顺利地背出来,但忘记得也很快;还有些同学先学习这首诗的基本意思,在理解这首诗创作时的作者境遇和历史背景之后,不仅背得很流利、声情并茂,而且记忆深刻,就像知识在脑子里“生了根”。
45
(1)结合材料,谈谈记忆品质的类型。
(2)记忆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3)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记忆规律?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