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题

202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安徽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6题,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杆(chèng)  呼(chèng)  对(chèng)  匀(chèn)B、澎(pài)  鸿(hú)   怨(mán)  藤(wàn)C、磨(zhuó)  磨(fāng)  闲(sǎn)  抽(yè)D、螺(tuó)  子(jiàn)  品(shǐ)  投(b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白头携老 举案齐眉 夫唱妇随 契阔同心B、扶危济困 雪中送碳 古道热肠 助人为乐C、色彩斑斓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光怪陆离D、刻烛赋诗 凿壁借光 悬梁刺股 映雪囊莹3

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你过来,”名叫五月玫瑰的牛说,“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B、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东西两边分别是东华门、西华门。C、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歌颂西风,表现出对社会变革的呼唤与期待。D、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4

下面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B、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

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了《诗经》“六义”的意思,指出“比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B、《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其中,《大学》《中庸》两篇是宋人从《周礼》中抽出来的。C、“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出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出自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D、1918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6

古诗文填写。(5分)

(1)纤纤擢素手,。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3),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5)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二、阅读鉴赏。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1分)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九》)

7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       增:______。     

(2)时称大备                        备:______。     

(3)时珍病之                        病:______。     

(4)次以集解详其出产          详:______。     

8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侧重介绍李时珍医学成就,突出他继承前人遗产并推动医药学发展的贡献。B、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纲目分明,书中将三百七十四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合为五十二卷。C、李时珍的医药学贡献既与他的勤奋努力分不开,也与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分不开。D、本文虽是一篇传记,但带有某些说明文的特色,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15分)

文竹

贾平凹

离开我的文竹,到这闹闹嚷嚷的城市里采购,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光景了。一个月里,时间的脚步儿这般踟蹰,竟裹得我走不脱这个城市,夜里都梦着回去,见到了我的文竹。

去年的春上,我去天静山上访友,主人是好花的,植得一院红的白的紫的,然而,我却一下子看定了那里边的这盆文竹了。她那时还小,一个枝儿,一乍高的来样,却微微仄了身去,未醉欲醉的样子,乍醒未醒的样子,我爱怜地扑近去,却舍不得手动,出气儿倒吹得她袅袅拂拂,是纤影儿的巧妙了,是梦幻儿的甜美了。我不禁叫道:

“这不是一首诗吗?”

主人夸我说的极是,便将她送与我了。从此我得了这仙物,置在我的书案,成为我书房的第五宝了。她果然地好,每天夜里,写作疲倦,我都要对着那文竹儿坐上片刻,月光是溶溶的,从窗棂里悄没声儿地进来,文竹愈觉得清雅,长长的叶瓣儿呈着阳阴,楚楚地,似乎色调又在变幻……。这时候,我心神俱静,一切杂思邪念荡然无存,心里尽是绿的纯净,绿的充实,一时间,只觉得在这深深的黑夜里,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我了;我也要在这深深的夜里化羽而去了呢。

她陪着我,度过了一个春天,经过了一个冬天,她开始发了新芽,抽了新叶,一天天长大起来,已经不是单枝,而是三枝四枝,盈盈地,是一大盆的了。我真不晓得,她是什么精灵儿变的,是来净化人心的吗?是来拯救我灵魂的吗?当我快乐的时侯,她将这快乐满盆摇曳,当我烦闷的时候,她将这烦闷淡化得是一片虚影,我就守在她的面前,弄起笔墨,做起我的文章了。人都说我的文章有情有韵,那全是她的,是她流进这字里行间的。啊,她就是这般地美好,在这个世界里,文竹是我的知己,我是再也离不得她了。

然而,我却告别了她,到这闹市里来采购,将她托付养育在隔壁的人家了。

这人家会精心养育吗?他们是些粗心的人,会把她一早端在阳光下晒着,夜来了,会又端着放在室里吗?一天可以办到,两天可以办到,十天八天,一个月,他们会是不耐烦了,把她丢在窗下,随那风儿吹着,尘儿迷着,那叶怕要黄去了,脱去了,一片一片,卷进那猪圈牛棚任六畜糟踏去了。那么,每天浇一次水,恐怕也是做不到的,或许记得了倒一碗半杯残茶,或许就灌一勺涮锅水呢。那文竹怎么受得了呢,她是干不得的,也是湿不得的,夕阳西下的时候,舀一碗水来,那不是净水,也不是溶着化肥的水,是在瓶子里抠了很久的马蹄皮子的水,端起来,点点滴滴地渗下去的呢……

唉,我真糊涂,怎么就托付了他们,使我的文竹受这么大的委屈啊!

采购还没有完成,身儿还不能回去,愁得无奈了,我去跑遍这城的所有花市,去看这里的文竹。文竹倒也不少,但全都没有我的文竹的天然,神韵也淡多了,浅多了。但是,得意洋洋之际,立即便是无穷无尽地思念我的文竹的愁绪。夜里歪在床上,似睡却醒,梦儿便跚跚地又来了,但来到的不是那文竹,是一个姑娘,我惊异着这女子的娟好,她却仄身伏在门上,抖抖削肩,唧唧嗒嗒地哭泣了。

“你为什么哭了?”我问。

“我伤心,我生下来,人人都爱我,却都不理解我,忌妒我,我怎么不哭呢?”她说,眼泪就流了下来。

哦,这般儿的女子处境,我是知道的:她们都是心性儿天似的清高,命却似纸一般的贱薄,都易折,皎皎者易污啊。

“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为什么要这样?”

我却淡淡地笑了:

“谁叫你长得这么美呢?”

她却睁大了眼睛,定定地看着我,有了几分愤怒;我很是窘了。她突然说:

“美是我的错吗?我到这个世上来,就是来作用,贡献美的。或许我是纤弱的,但我娇贵,但我任性,我不容忍任何污染!

我大大地吃惊了:

“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文竹!”

文竹?我大叫一声,睁开眼来,才知道是一场梦了。啊,是一场梦呢?往日的梦醒,使我失落,这梦,却使我这般地内疚,这般的伤感!我沉吟着,感到我托付不妥的罪过,感到我应该去保护我的责任,我一定是要回去的了,我得去看我的文竹了。

10

文章开篇部分补充交代文竹的来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1

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4分)

或许我是纤弱的,但我娇贵,但我任性,我不容忍任何污染。

12

从初见文竹开始,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5分)

三、课程理论。本题8分13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进行判断。(8分)

(1)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是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写字的要求。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1推荐优秀诗文背诵篇目都要在教科书作相应安排,必须编成课文。

四、教学实践。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三)

绝句

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曾几•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4

这三首所在单元主题是“可爱的生灵”把它们编在同一课有何用意。(2分)

15

围绕课后任务,“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抓住任务要点,写一个教学设计(只需写出活动过程即可)。(6分)

(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下面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板块“识字”中的第三课《小青蛙》的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看大屏幕,(出示谜语)你能猜出什么动物吗?

大大眼睛绿衣裳,常在稻田把歌唱,

保护禾苗吃害虫,要论本领它最强。(打一动物)

同学们猜对了,它就是小青蛙,是我们这节课要结识的一位新朋友,让我们亲切地喊出它的名字吧——小青蛙! 

2. 你们认识小青蛙吗?谁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小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小青蛙身着绿色的外衣,白白的肚皮,眼睛大大的。小时候只能生活在水中,叫小蝌蚪,长大后还可以到陆地上生活,以昆虫为食,擅长游泳、跳跃,用舌头捕食等。)

3.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页,谁能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预设:(图上画了青蛙、水草、害虫、清清的河水。)

4.请同学们观察题目中的“青”字,“青”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生字,它是会意兼形声字。你们看,小青蛙身穿绿色的衣裳,所以“青”在本课指的是一种什么颜色?(绿色)

同学们说对了,“青”的本义是草木萌发时的绿色。后来也指蓝色或黑色。

你们能说出几个带“青”字的表示绿色、蓝色、黑色的词语吗?



二、练读儿歌,自主识字

出示学习任务(一):

①练读儿歌,并读给同桌听。

②取出信封中的生字卡片,自己练习读一读。

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说给同桌听。

1.这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出示)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吧!

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2.听老师读一遍儿歌,注意听准字音,特别是自己练读时读不准的字,要格外用心听。

3.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好儿歌啊?要想把儿歌读好,就要把字音读准。下面,就请拿出信封里的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认读“眼、保、护、害、事、让、病”这七个生字。

4.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是你平时就见过的?在哪里见过?(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见到过这些字,因此可以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运用生活中的积累来识记生字。)

5.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害、事”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眼、保”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护、让、病”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

6.请同学们拿出词语卡片,认读文中出现的词语,看看去掉拼音是否还能认识:

  眼睛   保护 害虫   爱护   事情    生病

7.因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因而我们要“保护”小青蛙,(出示“保护”一词)谁能找到它出现在哪句诗中,读一读,你能用“保护“说一句话吗?

读诗句:“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用“爱护”说话:

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

我们要爱护环境。

三、练读儿歌,了解大意

这些生字大家都认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儿歌,一定会读得更加顺畅、流利。

出示学习任务(二):

①自己练读儿歌,要读得正确、流利。

②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儿歌的大意,读懂了哪一句就把哪句讲给同桌听。

③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到前面汇报。

学生练读儿歌,说大意,推荐同学到前面汇报。这首儿歌共三句,六行。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句,讲的是池塘的环境及小青蛙的样子;河水清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小青蛙长着大大的眼睛,十分可爱。第二句,讲的是小青蛙的作用:保护禾苗吃害虫,为人们做好事,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第三句,讲的是号召小朋友们要爱护小青蛙,因为它能保护禾苗,吃害虫,不让禾苗生病。



四、观察发现,规范书写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青、气、生”三个生字,重点指导“青”字。(提示学生注意坐姿及执笔姿势)

(指导要点:仔细观察“青、气、生”的基本笔画在田字格中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这三个字要写在田字格正中间。首先要找准主笔,如“青”和“生”的“竖”要写在坚中线上;“气”字最后一笔横斜钩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斜钩”向右下斜。“青”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在横中线以上,第三横最长,中间的横最短,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下面的“月”,撇变竖,要写得宽一点,扁一点,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

16

请谈谈其是如何落实课标中识字教学建议的。(6分)

17

阅读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写出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6分)

附:教材节选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可以圈绕哪些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呢?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

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交流之前,想想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

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勇于表达白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交流时,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对于不同的想法,想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有了哪些新的想法。

(五)

以下是某位老师关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的教学案例。

附件一教材节选

你和爸爸妈妈可能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可能平时你与他们的交流并不

多,让我们借这次学习的机会,把平时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与他们真心“交谈”。

和他们说些什么呢?

■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一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你想对父母说的话也许有很多,可以一一列出来,从中选出最想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他们体会到你的爱,理解你的看法,接纳你的建议。



附近二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一节写作课,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这些名言。(多媒体出示关于父爱,母爱的名言,指名朗读)

师:读了这些名言,同学们想到了谁?

生:想到了爸爸妈妈。

师:生活中你和爸爸妈妈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吗?

生1:是的,我有什么秘密都告诉妈妈。

生2:我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有些话我没有机会告诉他们。

师:是啊!有的同学平时与父母交流机会并不多,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可是有些话说不出口或者不方便说,怎么办?

生: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发微信。

师:这节课,老师就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机会,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向父母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信的格式大家还记得吧?

(师:详细讲解书信格式,开头称呼、问候语、祝福语、署名、时间都要写在规定的位置。哪位同学先来分享一下和父母之间的事? )

生1:我的妈妈很疼爱我,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就连我的书包都是她每天给我整理好,星期天,同学邀我出去玩,妈妈总是不放心,让我在家学习,让我觉得生活没有太多自由。

师:哪位同学接着分享?

生2:我想说说我的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比较急性的人,而且个性很强,妈妈非常疼爱我,关心我,生病的时候,她把我照顾得很好。

师:我们解决了“有米下锅”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为炊有术”的问题。

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拟一个什么题目合适?

生1:“爸爸,我想对你说”或者“给爸爸的一封信”。

生2:“妈妈,你错怪我了”

师:下面我们来明确下文章中的人称。

生:使用第一人称。

师:写信就得使用第一人称,提到说话对象时,也就是对方时,应该使用哪

个人称呢?

生:应该运用第二人称“您”或者“你”。

师:明确了人称,我们来看看信的正文怎样开头,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吸引

读者呢?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给大家读读。

师:这些都是引子,引出你要说的话,开头最好要开门见山,这些就是文章的中心。

生:我想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把我当孩子了,我先写一件妈妈把我当小孩的事,再写一件我已经长大了,能做很多事的例子。

师:说的太好了!写出了具体事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选取两件事,让文章条理清晰、有序、有理、有说服力。

师:文章框架我们已经构建好了,我们应该怎样美化文章呢?就是把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事件怎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让人身临其境。

生:我们在叙述事件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细致地描绘。

师:我们学过的描写方法还有哪些?

生:还有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师:同学们掌握了描写的方法,怎样结束文章,才能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生1:可以在文章的结尾段写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自己的感情,点明文章的中心。

生2:结尾处可以呼应开头。

师:这样文章的结构就完整了,情感也表达出来了。下面,我们拿出手中的笔,和我们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吧!

生:构思写作。

18

本案例存在若干不足,请从教学目标和教师引导语等方面作简要评析。(6分)

五、写作表达。本大题共1题,共40分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题目一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成长也是每个人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你的成长过程是还是荆棘丛生,任何一种成长历程都会教你懂得承受、谦让、珍惜、拼搏、担当….面对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获。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二

读一本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学生,就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请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等作品中选择一两本,写一篇推介性文章。

要求:围绕书目,把你对作者的了解、书中你最熟悉的篇目、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书目的传播和影响写清楚。题目自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9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