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天津市西青区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题 《教育综合知识》(考生回忆版)

2022年7月18日天津市西青区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题 《教育综合知识》(考生回忆版)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天津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2分,共36分。1

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类善恶价值判断须以“知”为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

《大学》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课程目标中的(  )。

A、生成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普遍性目标3

儿童观察了邻居家的猫之后,形成了对“猫”的基本理解,包括猫的体形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猫的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

A、图式B、产生式C、表象D、命题4

在讲解《江南好》这首诗的时候,张老师用视频播放了江南的春光,让学生观看到江南春天的美景,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

A、现场教学B、演示教学法C、示范教学法D、情境教学法5

不管一个人的发型、服饰如何变化,只要面部没有变化,我们肯定不会认错人,这反映了知觉的(  )。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6

由于王浩最近学习进步明显,班主任取消了对他的处罚,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7

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8

数学课上,张老师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形成心智技能,他经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张老师的做法是为学生提供(  )。

A、原型定向B、原型模型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9

下列选项中,哪项没有体现出身心发展中个体差异性特点?(  )

A、长善救失B、少年得志C、因材施教D、大器晚成10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是由(  )提出的。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哈明D、班杜拉11

背下手机验证码,输入后就忘记了,这种记忆是(  )。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抽象记忆12

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提取出来,这一理论是(  )。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律关系应当定性为(  )法律责任。

A、民事B、刑事C、行政D、政治14

(  )评价具有较强的甄别功能,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A、个体内差异B、相对性C、绝对性D、形成性15

鲁迅先生在早年求学的时候曾在桌上刻一个“早”字,柏拉图曾说“没有经过检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从德育方法来看,这属于(  )。

A、情感陶冶B、实际锻炼C、榜样示范D、自我教育16

(  )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自我满足;反之,会产生自我责备。

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17

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属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学生违规违纪情节(  )时实施的惩戒。

A、较为轻微B、较重C、严重D、恶劣18

(  )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中心课程理论B、学科中心课程理论C、社会中心课程理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19

罗杰斯强调学生应当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气氛,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不属于他构建出的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

A、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B、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C、情景教学模式D、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20

下列哪项不属于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

A、思想品德的形成B、内心世界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21

王芳把学习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  )。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升内驱力D、生理性内驱力22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吃透两头”所指的是(  )以及充分理解教材。

A、充分认识学生B、认真备课C、严格管理学生D、真正关心学生23

下列哪项不属于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A、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B、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C、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D、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独立性24

某社区书记说:“我们的一体化德育在疫情防控中能够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对医生的一句谢谢,临时插队的一声歉意……生活中的点滴可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合力推进,围绕疫情防控开展德育,困难挑战也能变成良机。”以上材料最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原则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曾在彼得堡大学讲授教育学B、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出版教育著作《自然主义教育》C、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学论》是近现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D、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26

以下不属于贯彻直观性原则要求的是(  )。

A、直观教具的选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B、直观手段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各科教学的特点C、要重视运用形象直观D、运用直观手段,要与教师适当的讲解相配合27

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从顺从他人的评价到有独立的见解B、从评价较为稳定到评价较为不稳定C、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能够对多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D、从评价外部特征到具有评价内心品质的初步倾向28

以下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C、承认儿童的主体性容易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D、教师应尊重儿童,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教育29

下列对“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B、教育方针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C、教育目和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包含“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D、教育方针着重解释了“办什么样的教育”以及“怎样办教育”30

关于课程的理论,甲乙双方各执一词:

甲说:“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一条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种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了教学。从儿童的现在经验进展到以组织体系的真理即我们称之为各门科目为代表的东西,是继续改造的过程。”

乙说:“课程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进而通过改变社会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请选择甲乙双方代表的课程理论流派(  )。

A、甲代表结构主义课程论,乙代表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B、甲代表经验主义课程论,乙代表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C、甲代表经验主义课程论,乙代表存在主义课程论D、甲代表存在主义课程论,乙代表结构主义课程论二、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31

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

32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政治相分离。(  )

33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

34

教学活动中最根本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  )

35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36

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对学生的研究。(  )

37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  )

38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教师。(  )

39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

40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41

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教育。(  )

42

动物界存在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

4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

44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是实践取向模式。(  )

45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意义学习。(  )

三、名词解释。共3题,每题3分,共9分46

形成性评价

47

课程资源

48

同化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49

简述教师的角色冲突及其表现。

50

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51

简述制定课程计划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52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一)

王楠在小学阶段时,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明星,老师的“宠儿”。他尤其喜欢数学,还在数学竞赛中获得过奖项。

王楠读了初中后,几次小考成绩都很不理想,回到家又受到了家长的斥责。这令王楠心情沮丧。王楠他想取得好成绩,也愿意用功学习,可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连他小学时引以为傲的数学成绩都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有一次班会的时候,班主任批评了王楠,说他平时卷面潦草,成绩也总给班里拖后腿。渐渐地,王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绩也一再地退步。

53

问题:

(1)分析王楠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原因。(4分)

(2)请结合案例和相关教育理论,谈谈班主任应如何激发王楠的学习动机?(6分)

(二)

王老师毕业后入职到南方一所公办初中,做了一名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王老师兢兢业业,对学生关爱有加。但在教学生涯中发生的几件事,一直困扰着她。第一件事是,王老师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小花补课,但遭到了家长的批评。家长说:“我们也不指望孩子能学多好,你不用这么做。”而且家长还把此事反映给了校长,校长也间接地提醒王老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二个事件是:有一次上课,突然下雪,学生强烈要求要到教室外看雪,王老师就让学生去操场观雪、赏雪、品雪,并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赏雪的作文。此景恰巧被校长撞到,这次校长严肃批评了王老师,要求其严格按照教学规范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第三个事件是:王老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尝试改革学生作业的批阅方式,让学生互批,教师抽查。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得到的还是校长的警告。第四个事件是:寒暑假学校不给教师发工资,原因是教师没有工作。面对这些事件,王老师困扰许久,不知如何解决。

54

问题:

(1)请结合所学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案例中王老师的困扰?(5分)

(2)如果你是王老师,面对这些事件,你又该如何处理?(6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68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