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津南区教师招聘《中学生物》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天津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1
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N元素被生物吸收后,主要用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B、Mg元素是植物细胞的液泡中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P元素是组成磷脂、核糖及核酸等多种化合物的元素D、H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多,它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2
下列关于细胞中结构、化合物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与DNA都由核苷酸组成,都可以作为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可来自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C、依据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情况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D、生物体所有细胞均含核糖体,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3
下列关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B、能够吸收氧气,并利用氧与NADH结合产生水C、具有核糖体,核糖体合成的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D、没有细胞核,能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细胞增殖4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二次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由记忆细胞产生D、HIV侵染人体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5
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C、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D、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6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下列是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欧文顿通过提取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②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③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标志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
④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⑤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⑥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⑦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⑧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⑥⑦⑧C、②⑤⑥⑦⑧D、①②⑤⑥⑦7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8
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
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9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城市女性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是( )。
A、大于M、大于NB、大于M、小于NC、小于M、小于ND、小于M、大于N10
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B、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D、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11
下列与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只有神经元能产生兴奋,其他细胞不能B、细胞膜外的内流是神经元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突触前膜分泌到突触间隙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可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12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沙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3
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14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15
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16
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17
如图所示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具有双层膜结构B、②可以使核内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C、③在细胞核和部分细胞器中广泛存在D、④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一般较大18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hj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19
假设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A表示该动物的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染色体∶DNA”的变化是“1∶2”→“1∶1”→“1∶2”B、图B、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Ⅱ、ⅢC、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种类有AB和ab或Ab和aBD、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型组成有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20
下图甲、乙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B、催化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RNAD、图丙中含有两种五碳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21
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22
如图为pH对作用于同一底物的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温度条件下,pH=5时,酶1的活性高于酶2B、将酶2由pH=9转移到pH=4的环境中,活性上升C、在两种不同的pH条件下,酶1活性可能相同D、酶1和酶2能够水解同一种底物是酶专一性的体现23
下图为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对该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下列各组中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是( )。
A、3号、5号、13号、15号B、3号、5号、11号、14号C、2号、3号、13号、14号D、2号、5号、9号、10号24
生物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的结果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25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
A、图1、图4B、图3、图4C、图2、图3D、图1、图226
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 )。
A、若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呼吸速率,则横坐标表示供应量B、若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C、若图③纵坐标表示
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
的浓度D、若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细胞对
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
浓度27
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表示,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B、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最后变成绿色C、人体内不能完成④、⑤过程D、图中催化②、③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28
下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tRNA是相关基因转录的产物B、tRNA分子一定含有氢键C、tRNA分子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D、不同tRNA携带的氨基酸一定不同29
用标记的胸苷和尿苷分别处理洋葱根尖,过一段时间后检测根尖细胞的细胞核中大分子放射性,最可能的结果是( )。
A、部分细胞核检测到了前者,所有活细胞的细胞核都能检测到后者B、部分细胞核检测到了前者,只有局部细胞的细胞核都能检测到后者C、两者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都能检测到D、两者在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都不能检测到30
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
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中B、沉淀物的放射性来自噬菌体的DNAC、子代放射性的比例随噬菌体增殖不断升高D、大肠杆菌被裂解会影响上清液放射性的比例31
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B、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的复制32
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33
若用标记“人类胚胎干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B、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C、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D、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46和2334
用含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有关的膜结构的膜面积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d是相同结构B、b和f是相同结构C、c和e是相同结构D、a和e是相同结构35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36
托马斯因研究“DNA复制的修复机制”而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奖,其主要研究成果可概括成下图。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水解了磷酸二酯键B、步骤②水解了磷酸二酯键C、步骤③不需要酶合成氢键D、步骤③需要DNA聚合酶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没空2分,共46分。37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
(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填序号)。
(2)图2中B表示_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kJ,A中能量为1.6×
kJ,B中能量为1.2×
kJ,狼同化能量为2.4×
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其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
(4)在草原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
量,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38
图1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P0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coRV酶切位点为,EcoRV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P1为________末端。
(2)用Taq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载体P1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________的脱氧核苷酸,形成P2;P2和目的基因片段在________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P3。
(3)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P3的菌落,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得到A、B、C三类菌落,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____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图2所示为甲、乙、丙3条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PCR鉴定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________。某学生尝试用图中另外一对引物从某一菌落的质粒中扩增出了400bp片段,原因是________。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B、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C、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D、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39
图甲是在适宜浓度的下,测定的某植物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图乙是植株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改变光合作用的环境条件,测量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光照强度为n时,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P点时,植物在25℃条件下比在15℃条件下光合速率高,原因是________。
(2)若环境中浓度降低,则图甲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将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曲线上的P点将向________移动。
(3)若将环境条件由图乙中的b点变为c点,则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含量变化为________。在图乙的c点时,增强光照,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
(4)通过以上信息可知,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_______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