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津南区(北辰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考试题(历史学科)

2019年天津市津南区(北辰区)教育系统公开招聘考试题(历史学科)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天津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1

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牛,一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

A、AB、BC、CD、D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3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5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6

A、缺B、缺C、缺D、缺7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鞋托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大姑娘大脚丫8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责任内阁制9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10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刊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11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D、民主和科学思想12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

A、百团大战最近战况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13

A、缺B、缺C、缺D、缺14

A、缺B、缺C、缺D、缺15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16

下面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

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

A、缺B、缺C、缺D、缺19

A、缺B、缺C、缺D、缺20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21

A、缺B、缺C、缺D、缺22

A、缺B、缺C、缺D、缺23

A、缺B、缺C、缺D、缺24

A、缺B、缺C、缺D、缺25

A、缺B、缺C、缺D、缺26

A、缺B、缺C、缺D、缺27

A、缺B、缺C、缺D、缺28

A、缺B、缺C、缺D、缺29

A、缺B、缺C、缺D、缺30

A、缺B、缺C、缺D、缺31

2014年五月德国《日报》有文章指出:21世纪的世界政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材料说明(  )。

A、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激烈B、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权地位C、大国联盟已成为国际上主流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加强32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发展迅速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贸易交易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一)

(14分)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队的中下级军官专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神经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3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城系统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劣。(5分)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分析唐朝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与其灭亡的关系。(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2分)

(二)

(14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加上40万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口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从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又增加了27个,至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7个。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上海、广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建造了一些为商贸和交通运输服务的近代工厂,……除矿冶业外,中国近代工业大都设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开埠城市。

——赵津、李菁《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材料三  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镇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长迁移尚不多见。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

——殷江滨、李邭《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34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府繁荣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2分)

(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35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4分)

(四)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联对中国局势的发展也非常谨慎。似乎是为了避免给人以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人共谋的形象,苏联继续把国民党人作为中国政府对待,当国民党人被逐出南京后,苏联大使与他们一道去广东。……和杜鲁门或艾德礼一样,他不愿意把冷战扩大到中国。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单位亿(旧卢布)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国际条约集》等

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态度谨慎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发展的特点。(5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7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