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教师招聘考试题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河南    来源:fenbi
一、单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体现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是( )。
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C、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D、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矣2
班级组织形式逐渐成为我国学校普遍采取的基本组织形式起源于(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3
“就教育活动或过程而言,要求教育应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人性规律协调一致,注意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儿童,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慧和道德情感诸方面,都处于自然主动的地位。”持这一观点的是( )。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卢梭D、康德4
“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
A、量力而行,计划安排B、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C、不可先入为主,牵强附会D、不停留在书本上,要身体力行5
下列学说支持“外铄论”的是( )。
A、成熟论B、性善论C、人本主义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6
学生李某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不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及格;课后经常不自觉地欺负同学。我没有放弃对小明的教育,首先树立信心,在学习上给予爱心,在教育过程中有耐心。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同学不但组织纪律加强了,学习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平时由欺负同学转变为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这体现了(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7
某班级开展“大爱无言,送最美抗疫战士”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
A、价值澄清模式B、认知模式C、体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8
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这违反了( )。
A、权责主体B、独立意义的人C、学习的主体D、学生是发展中的人9
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这是( )的观点。
A、社会改造主义B、经验主义C、存在主义D、学科主义10
影响教师威信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精深的专业知识B、优秀的教学能力C、高尚的人格魅力D、严明的纪律约束11
教师从被动专业化到主动专业化发展,更加关注的是( )。
A、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B、教师的工资水平C、教师的个人晋升D、教师的内在专业素质、内在实践的改进12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 )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规章制度D、教学规则13
下列属于布卢姆“分析”层面目标的是( )。
A、用自己的话去表述上节课的内容B、对数据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C、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数据的支撑D、能够识别文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14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是( )。
A、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B、教师专业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C、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D、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15
掌握了平面几何“高”的概念之后,再学习立体几何中圆锥体“高”的概念,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总括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6
学习三角形方程式之后,有效地利用公式计算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这属于(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重组性迁移D、负迁移17
在皮亚杰看来,最早拥有“守恒”观念的是在(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8
某学生认为自己成败与否并不重要,科温顿的自我价值理论,该学生属于( )。
A、高驱低避型B、高驱高避型C、低驱高避型D、低驱低避型19
家境贫寒、父母离异、老师过于严厉,这些都属于学习障碍,说明( )没得到充分的满足。
A、成长性需要B、缺失性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20
工程师在看建筑图纸的时候,帮助思维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是( )。
A、想象B、表征C、表象D、动作21
学生在进行进位加法时,不需要默读公式,而能够自动化,这是( )。
A、活动定向阶段B、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C、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内部言语阶段22
有效防止短时记忆因干扰而消失的方法是( )。
A、背诵B、过度学习C、复述D、朗读23
有意识记、主动应用、利用背景知识等来激发个体对于已经掌握知识的回忆,增加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策略是( )。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24
对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25
下列不属于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因素的是( )。
A、学校的规章制度B、教师的领导风格C、教师与领导及家长的关系D、学生的人数26
读完了课文之后,去比较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属于( )。
A、讲解B、讲述C、讲读D、讲演27
采用多媒体、录音机等进行教学,属于( )。
A、活动导入B、经验导入C、直观导入D、事例导入28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由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监护的是( )。
A、无法查明父母的B、人民法院判决终止监护人资格的C、人民法院撤销父母监护资格的D、父母无监护能力或其他无监护资格的29
下列属于历代教育家、思想家对“师德修养”的阐述的是( )。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以身作则,反躬自省
③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④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0
下列表述属于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是( )。
A、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B、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C、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二、多选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根据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3分,共19.5分。
31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 )。
A、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B、个体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C、面向全体学生D、个人素质是做人成才的基础32
循序渐进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顺序性33
下列属于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是( )。
A、课前的计划B、课中的调节和控制C、课后的评价和反馈D、课中的教学方法和板书34
下列措施有助于班主任建立良好班风的是( )。
A、注重舆论导向B、注重自我教育C、开展活动,增强凝聚力D、严格管理,有错必责、有错必究35
献礼建国70周年大庆,组织红歌唱给党听,学生在活动中能严格要求自己,这表明班级已经跨过了发展的( )。
A、组建阶段B、核心形成阶段C、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36
下列属于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原则的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B、平行教育原则C、前景教育原则D、高速度教育原则37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说明( )。
A、要重视课堂管理对教学的促进和维持作用B、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应该加强课堂管理C、维持课堂纪律,切实加强自律意识D、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38
与注意的广度有关的是( )。
A、知觉对象的特点B、个人的知识经验C、已有的习惯D、主体的状态39
下列关于动机和效率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完成任务B、难度较低的时候,效率会随着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C、难度较高的时候,低水平的动机较好D、动机不足或过度强烈都会降低活动的效率40
下列措施能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是( )。
A、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B、给予积极的说服性建议C、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D、对学生实施严厉的惩罚41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包括( )。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42
下列关于教学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教学过程是认识的过程B、教学过程是交往的过程C、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学习的过程D、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巩固与运用知识43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引入很好,但是草草结尾、头重脚轻的情况,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解决的对策有( )。
A、点出提纲,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B、将随堂练习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己完成作答C、将有关内容转换成思考题,让学生拓展深化D、设置悬念,留到下节课讨论,让学生回味无穷44
下列属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评价方式有( )。
A、突出考试的选拔性B、注重评价标准的生成性C、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D、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45
下列关于“终身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学习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B、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C、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D、崇尚科学精神三、填空题。请将题目空白处补充完整。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46
世界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47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48
试图取得好成绩的倾向是。
49
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受社会榜样的影响,持这种观点的是。
50
缺。
四、论述题。请根据题干要求,作答。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51
请结合适当的教学案例,说明启发性教学原则。
52
结合所教学科,谈一谈如何解决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53
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
54
教学《容积单位》课前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了带500ml刻度的烧杯、能装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个盛清水的脸盆。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人人动手通过实验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实验开始后,每个人积极想办法,紧张地“动”起来。反馈、交流时争着汇报他们的发现。
请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分析上述材料。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