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四川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题(考生回忆版)
分类:特岗教师/四川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教育起源说是( )。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
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 )。
A、泛智教育思想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D、绅士教育理论体系3
以下不属于信息社会教育主要特征的是( )。
A、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B、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C、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D、教育的终生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4
杜威所代表的的学派称为( )。
A、实验教育学派B、文化教育学派C、批判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5
从教育目的的体现的范围看,可将它分为( )。
A、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B、终身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C、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D、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6
我国在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其蓝本是( )。
A、日本学制B、美国学制C、苏联学制D、英国学制7
“教师拥有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权利”体现了( )。
A、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B、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C、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D、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8
由学校教师自己编制的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特殊课程9
“高考”是典型的( )。
A、诊断性评价B、过程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10
某班班主任忽视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无意组织班级活动,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风格属于( )。
A、管理型B、专制型C、民主型D、放任型1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一致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2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都要经历大致相同的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几个时期,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连续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3
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其内部所固有的不变的规律和顺序决定的,优生远胜过优育这反映了他主张个体发展的( )。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二因素论D、交互决定论14
小明学习进步很快,老师减少了他的家庭作业,他非常高兴。老师应用了( )。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15
学习获得了“认知地图”结果却显示不出来,托尔曼把这种学习叫做( )。
A、联结学习B、潜伏学习C、观察学习D、有意义学习16
在学习了“导体”这一概念后,再学习“铁和铜也是导体”这一概念,这属于(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机械学习17
在过去经验影响下解决问题会带有倾向性,这种问题解决中起作用的因素是( )。
A、问题情境B、定势C、功能固着D、变式18
谐音记忆法属于(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精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9
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内容有限B、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储存C、其内容未发生意义识别D、不能进入长时记忆20
小明认为道德就是要做别人喜欢的事,他的道德发展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后道德水平21
某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发徽章,这是( )。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惩罚法22
根据马斯洛观点,以下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A、审美需要B、尊重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23
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没有考好,主要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导致的。学生的归因方式属于( )。
A、不可控、不稳定归因B、可控、不稳定归因C、不可控、稳定的归因D、可控、稳定的归因24
学生发现自己开小差,主动将注意转向学习,主要体现了注意的( )。
A、选择功能B、保持功能C、调节功能D、分配功能25
教师任意翻看学生的QQ聊天记录,实际上侵犯了学生的( )。
A、生存权B、名誉权C、荣誉权D、隐私权26
从教育法规纵向层次看,义务教育法属于( )。
A、教育基本法B、单行教育法C、教育行政法规D、教育行政规章27
某教师违纪受到警告处分,这属于( )。
A、行政处分B、行政处罚C、民事处罚D、刑事处罚28
我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教育法律规定:初中教师必须具备的最低学历是( )。
A、中等专科B、专科师范C、本科师范D、研究生2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是( )。
A、教育改革B、教学研究C、履行聘约D、获得劳动报酬30
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体现为( )。
A、学校平等B、教师平等C、机会平等D、教材平等二、判断简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1
陈述性知识就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 )
32
埃里克森强调心理性欲对人格的影响。( )
33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布鲁纳对知识教学的独特贡献。( )
34
前摄抑制是一种顺向迁移,倒摄抑制是一种逆向迁移。( )
35
教师威信最基本的是要能有效地管理学生。( )
36
师生间价值观念的对立是师生关系紧张的思想根源。(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7
教育目的的功能。
38
选择教学媒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9
简述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40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41
简述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2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策略。
五、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1小题,11分
(一)
张老师是某县初中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20余载。由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在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其中一篇论文被评为教学论文二等奖。不仅如此,张老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付诸实践,他利用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班上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张老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在学生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由于张老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2005年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金500元。2005年底,县教育局某位领导找到张老师,想让他的侄子进入张老师的班级,但由于该生特别调皮,张老师委婉地拒绝了该领导的要求。事隔不久,县教育局突然收回张老师所获的“模范教师称号”,收回所得奖金,理由是张老师撰写的论文哗众取宠,没有实际效果;而且教学模式老化,学生反映意见大,张老师不配得“模范教师”称号。张老师得知此事后大为吃惊,立即找县教育局交涉,要求县教育局承认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保护自己辛苦得到的荣誉称号,但县教育局不予理睬。张老师所在的学校议论纷纷,人们传说张老师出了问题,要不怎么会被剥夺“模范教师”称号。张老师为此精神恍惚,精神压力很大,以致住院月余,花去医疗费500余元。张老师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县教育局非法剥夺自己的荣誉称号,给自己造成了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要求人民法院判令县教育局返还荣誉证书及奖金,并在原有范围内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抚慰金。
43
(1)案例中县教育局侵犯了张老师的哪些权利?
(2)本案例所侵犯教师权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