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公考《申论》题(行政执法卷)(网友回忆版)

2019年上海市公考《申论》题(行政执法卷)(网友回忆版)

分类:申论/上海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6925356)

从2008年的汶川“5·12”地震,再到2019年“3·21”江苏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当前,我国应急管理面临复杂严峻形势。一个小范围的传染病,可能形成世界性的传染事件,并使宏观经济衰退;一次冰冻灾害,可以导致大规模停电,进而导致整个城市或区域性社会瘫痪;一次大雨,可让城市变成海洋;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可在一定条件下中断整个产业链。超高高楼事故风险、城市地下空间风险和新技术风险不断出现。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即使还是“将来时”,那么无人机、共享单车在给城市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已暴露出实实在在的风险点。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入境人数快速增长,2017年达到5.98亿人次,境外突发事件影响境内化,例如马航MH370事件和利比亚撤侨事件。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已成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

2018年4月16日,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标志着自抗击非典起步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意味着安全生产、消防、地震、森林等13个行业领域部门和单位高度整合,打造应急管理新平台的工作已经开始。这将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综合防灾救灾能力,更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将使应急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时代成为历史,“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将不断完善发展。

材料2(6845250)

2018年5月14日上午,四川航空重庆飞拉萨的3U8633航班,在成都区域巡航阶段,万米高空中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脱落。在千钧一发之际,机组在机长刘传健的带领下,沉着应对,克服重重困难,将飞机紧急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19名旅客和9名机组成员安全。

刘传健回忆,大约7时刚过,飞机已到成都区域的巡航高度,离成都大约100150公里左右。没有任何征兆,飞机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发出“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脱落,几乎与此同时,副驾驶的身体飞出去了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当时驾驶舱内的物品全都飞起来了,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噪音非常大,无法听到无线电,整个机身激烈震动,无法看清仪表,操作困难。

此时,客舱内物品横飞,散落,旅客们也戴上了氧气面罩,有的旅客甚至被吓哭乃至昏厥了过去,但机组广播:“我们有能力有自信安全降落。”让大家稍稍有了一些安慰。

但这时候紧急备降,按照刘传健的话说,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不是一般的难。”释压、低温,会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实际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32000英尺,气温低至零下40度左右。

由于当时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必须先进行减速,但也不能直接下降,否则会造成机上人员的伤害。所以,紧急下降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高度,二是从24000英尺高度下降到安全着陆。

在自动驾驶完全失灵、仪表盘损坏,无法得知飞行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航向、备降机场的位置呢?

刘传健在这条航线上飞了约100次了,对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他完全用人工操作,靠目视判断,靠毅力掌握方向杆。

“当时只想能不能把飞机安全操作下去,无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当时的身体应该是发出了非常大的抖动。”刘传健说。从网传的照片可以看出,副驾的制服已被严寒的强风撕成一缕一缕的。

从7时刚过发出“7700”代码,到7时42分安全落地,在“惊魂40分钟”内刘传健带领机组,完成了一次“世界级”“史诗级”的紧急备降。

当所有人都在为“中国版萨利机长”刘传健疯狂点赞时,西部战区空中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的态势目标席和航空管制席一如平常正在紧张工作。鲜有人知道,5月14日清晨,正是这些“千里眼”“空中交警”发现了意味着飞机机械故障的“7700”代码并立即启动了异常空情处置程序,迅速叫停十余架已滑上跑道的飞机,将进藏航线以北空域由民航调配,保证川航3U8633以最短航路、最少时间成功备降。

与此同时,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均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主动参与险情处置。

通过各方密切配合,飞机成功备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确保了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了民航客运史上在极其艰难的紧急突发情况下成功处置险情的奇迹。

材料3(6930543)

上海正式开通“962120”康复出院专线,分流非急救病人,保障“120急救电话”畅通与急救病人的有效救治。这是全国第一条康复出院专线。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人口增加、市民急救意识增强及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本市急救业务呈快速上升与高位运行态势。同时,大量非急救病人拨打“120”挤占急救资源成为突出问题。面对一线医疗急救人员的忧虑、广大市民的呼吁和媒体的关注,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将“科学区分急救服务需求、合理利用急救资源、尝试将非急救业务适宜剥离”,作为需要优先解决的民生问题。

上海院前急救系统急救从业人员近3000人,救护车800辆,急救分站157个,平均2个街道设有一个急救分站,其机构规模、业务总量和救治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目前急救资源仍然紧缺,其中重要原因是非急救业务挤占了有限的急救资源。2016年全市120出车73万次,非急救出车约占业务总量的13%;2017年全市出车76万次,非急救业务约占16%,非急救业务占比逐年上升,往往遇到高峰时段真正需要急救的电话打不进、或无车可派的尴尬局面,这也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为解决这一问题,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于2018年4月19日,正式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开通“962120”康复出院专线。运行2个月后,中心城区送出院康复病人回家业务量近1万人次,非急救病人分流效应明显。120急救车反应时间降至12-13分钟,达历年最好水平。提供预约服务的范围也从中心城区扩大至松江、闵行、嘉定、奉贤等郊区。目前,拨打呼叫送回家服务的来电中,直接拨打“962120”的占近80%。许多“老用户”表示,他们拨打“962120”后不用再和“120”的紧急呼救混在一起,更加简捷方便。

“我是医生,要诊断治疗;我又是护士,要开通静脉;我还要当搬运工,和搭档一起抬抱……”小吴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承载着2400万上海市民日常急救任务,连续3年急救量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小吴和司机、急救员组成一个急救单元,日夜穿梭于大街小巷。

现场急救,最紧张的莫过于心肺复苏。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是最关键的抢救时间,即医学上所说的“黄金4分钟”。目前,国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仅为1.5%-5.2%。而15年来,小吴成功完成院前心肺复苏100余例。2017年,他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达35.48%,被同事誉为“让伤者起死回生的人”。徒手心肺复苏,1分钟100到120次,保持深度4到150px,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耐力的挑战。有时一做就2小时,再冷的天,衣服也会湿透。尽管如此,只要有一线希望,小吴绝不放弃,他说,这是最能体现院前急救医生价值的事。

小吴2003年参加工作,2008年至今,他共带教医生近30人,部分已成为中坚力量。一年365天,小吴177天坚守在院前急救的第一线,还有近50天活跃在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志愿服务中。

他说,看到患者经过自己双手的抢救,能重新呼吸着空气的时候,看到家属担忧的表情转为喜极而泣的时候,那种自豪感多少钱也买不来。

材料4(6184166)

截至2018年12月,上海已建成16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415座(含磁浮线2座),运营里程705公里(含磁悬浮线29公里),日均客流1000余万人次,截至2019年6月1日,单日极端最高客流为2019年3月8日的1329.4万余人次,轨道交通总客流量位居全国前列。

安全是1,其他是0。运营里程不断提升,运营频次不断提升,安全成为必须筑牢的“底板”。2018年以来,上海轨交警方与地铁运营企业联手,整合无线网络、闸机票卡、视频智能分析等多种手段,先后在豫园站、人民广场换乘站试点闸机票卡与“智能视频”相结合的大客流风险监测系统——在试点车站出入口、站台、换乘通道、上下楼梯等瓶颈部位重点安装智能视频监控,围绕人员密度、人流速度、行走方向等客流要素进行分析,初步实现重点车站、重要部位大客流风险科学、量化评估。经试点,这一系统采集客流已基本契合实际客流曲线,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流量客流采集准确率约为96.6%。

2018年1月11日上午,轨道交通9号线因信号设备故障,佘山站至松江大学城站区段列车限速运行,发车时间延长,由此造成9号线部分车站出现集中大客流情况。轨交警方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第一时间发现大客流预警信号,及时通知车站并启动“四长联动”应急预案,开展客流疏导、治安秩序维护等工作,有效应对了因运营故障引发的车站及周边集中大客流。

除了脚下纵横的地铁,头顶的摩天大厦也是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的巨大挑战。目前,上海全市共有高层建筑36000余栋。高层火灾扑救,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难题。

2018年开始,上海警方结合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探索建立高层建筑“互联网+N”消防管理机制,试点建设楼宇智能安防系统,通过烟感、温感等感知设施即时感知火情,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楼长”“楼层长”,确保在火灾初起时灭早灭小。

材料5(4108158)

“准备——发射!”随着一束激光射向空中,仅过了1分钟,缠绕于青浦区华腾路附近高压线上的一只风筝就徐徐而落。

发射激光的设备形似摄像机,学名激光清障仪,俗称“激光炮”。这是国网上海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运维人员为清理缠绕于输电线上的风筝、气球等障碍物而添置的。添置这套设备的同时,单位还专门组建了“利剑”清障团队。

国网上海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管辖上海电网5015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每年春光明媚之时,总有市民将风筝、气球“玩”到没有绝缘体包裹的高压电线上,极易引发停电、火灾等事故,甚至造成人身伤害事件。统计显示,近年来影响输电线安全运行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外损破坏,其中近三分之二就是类似风筝的异物破坏,仅在2017年,全市就清除了风筝等易飘物挂线52起。

为了清理这些障碍物,以往检修人员都要穿上电场屏蔽服,爬上几十米高的输电线铁塔清理,碰上下雨天还必须停电作业,当障碍物缠绕在高压线弧垂中央时,还必需借助滑轮等工具来回“磨”,不但慢,麻烦,还有一定风险。而“激光炮”可以根据与障碍物的距离调节、发射相应功率的激光,在不产生明火、不影响线路下有房屋、树木等设施的情况下,快速消除200米范围内的线路异物。

材料6(7316381)

“深目”动态人像识别系统在包括上海在内的20多个省市进入应用阶段。

“这个系统可以帮助找到走失儿童,进行消费者画像等。”工作人员表示,和传统监控不同,动态人像识别系统的关键在于不仅拍下了人群,还能在3秒以内找到对象,即使他戴着口罩或者帽子,也能识别出来。“比方说商场里有小朋友走失了,父母只要拿来他的照片,将其输入系统,就能快速找到孩子在商场里所有运动轨迹,知晓几时几分走到了哪里,然后迅速找到孩子。”目前本市部分人流密集区域已引入这一技术。

“过去两年多里,我们已在全国建设在线智能前端设备10000多个,协助公安破案4000多起,积累了动态人像数据量80多亿。”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推动AI技术转向民生领域,“智慧社区、智慧商业,智慧交通、智慧校园等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改变原有生态。”

材料7(7780330)

遇到急性传染病、自然灾害及火灾爆炸,个人该怎样应对、如何自救互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向公众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升公民有效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我国第一次编制卫生应急的素养条目。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遭遇火灾、爆炸、泄露等事故灾难时,应立即撤离危险环境,拨打急救电话……”《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共12条,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及核辐射应急处置等基本知识和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突发事件发生种类多、频次高和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已建立起20多个部门参与的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功处置了H1N1、H5N1、H7N9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等一系列重特大传染病事件。但与欧美一些国家和日本相比,我国公众卫生应急素养仍有待提高。

材料8(5161704)

中小学开学之际,上海警方和上海市教委共同启动了“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活动,推出覆盖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公共安全教学补充读本,并首次推出电视公开课,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巧。

这是上海公安、教育部门联手为本市中小幼学生送来的新学期“安全大礼包”。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市教委在现有教材基础上,精心组织各专业警种、教育专家和语言文字专家,编撰了6册全新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补充读本。其中,《幼儿公共安全小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文字配上生动形象的卡通图画,帮助教师向学龄前儿童传授如何防拐防骗、遇到危险如何求助、遇到火灾如何应对等安全常识。弥补了之前学龄前儿童公共安全教材的空白。尤其是回应社会关切,增加了“保护自己的身体”的内容,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怎么样的行为要拒绝,要告诉家长。

这套教材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由警察叔叔直接上门授课,面对面交流,孩子们感觉更加新奇,也会产生更多兴趣和认可。

此外,由上海市公安局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录制拍摄的电视公开课“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也在电视台播出,并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滚动宣传。公开课由三位专业的公安民警担任“授课老师”,邀请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以及家长和学校老师共同参与。时长60分钟的节目设有现场演示、情景示范、现场问答和场外互动等生动有趣的环节,从治安防范、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三个方面传授“公共场所如何防止孩子走失”“如何正确报警”“怎样避免道路上的安全隐患”“遇到火灾怎样沉着冷静地应对”等安全知识和实用技能。

材料9(722113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三、作答要求

根据“给定材料”,概括当前我国应急管理面临形势的主要特征。(25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精练,字数不超过200字。

根据“给定材料”,总结近年我国实施应急管理的主要经验。(25分)

要求:表达简明、清晰、客观,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阅读给定材料,围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一主题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800-1000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9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