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

分类:教师资格/初中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如果制作两极地区的地图,则适合采用(  )。

A、正轴方位投影B、横轴方位投影C、斜轴方位投影D、圆锥投影(一)

读图,回答2~3题。

图片[1]-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2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地区土壤肥沃B、乙图所示地区易发春旱C、丙图所示地区降水多,有冻土分布D、丁图所示地区日照强,气温日较差大3

从甲到丙表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二)

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弯曲,形成褶皱。据此回答45题。

4

下面四图中为倒转褶皱的是  

图片[2]-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A、AB、BC、CD、D5

形成倒转褶皱的作用力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构造运动D、侵蚀作用6

A、缺B、缺C、缺D、缺7

A、缺B、缺C、缺D、缺8

A、缺B、缺C、缺D、缺(三)

下图为不同工业企业的成本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图片[3]-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9

甲、乙分别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  企业。

A、普通服装、电子装配B、奶制品加工、电子装配C、电子装配、高级服装D、电镀、奶制品加工10

下面关于甲、乙两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企业是原料导向型企业B、乙企业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C、甲企业可能受市场影响大D、乙企业的产品不易运输(四)

读图,回答1112

图片[4]-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11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快速增长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C、人口老龄化逐渐失控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12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沿海某地区的人口变化,则1980年以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但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A、人口机械增长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出生率高D、老年人口增加快13

A、缺B、缺C、缺D、缺14

A、缺B、缺C、缺D、缺(五)

“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图片[5]-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15

“一带”的运输方式与“一路”相比优势是  

A、运量大B、连续性强C、机动灵活D、成本低16

新疆乌鲁木齐在“一带一路”中适合发展  

A、物流业B、服装业C、木材加工业D、能源产业17

A、缺B、缺C、缺D、缺18

A、缺B、缺C、缺D、缺19

一般情况下,普通话在城市普及程度高,在乡村普及程度低。这种文化扩散形式是  

A、传染扩散B、刺激扩散C、等级扩散D、迁移扩散(六)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读图,完成20~21题。

图片[6]-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20

“渔光互补”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温室效应C、降低生物多样性D、降低水体温度21

“渔光互补”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的原因是  

A、增加区域电能输出量B、占用耕地少且当地湿地广布C、降低技术成本D、减少水旱灾害(七)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2223

图片[7]-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22

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为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北流向西南C、由东南流向西北D、由西南流向东北23

图中陡崖的高度范围是  

A、0~50mB、50~100mC、100~200mD、200~300m24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和气候B、水文和气候C、地形和植被D、水文和植被25

A、缺B、缺C、缺D、缺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26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对“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理解。(10分)

27

如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图片[8]-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并注明长江上游与中游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4分)

2)请简述材料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有哪些。(4分)

3)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什么?(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八)

材料一“渝新欧”铁路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于20111月开通。这条铁路从重庆出发,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之一。内陆货物经该线出口欧洲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材料二:下面的图为“渝新欧”铁路线运行示意图及重庆和杜伊斯堡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片[9]-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28

问题:

1)重庆和杜伊斯堡的气候分别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4分)

2)铁路沿线经过了哪些自然带,影响因素有哪些?(6分)

3)简述“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对乌鲁木齐的有利影响。(6分)

(九)

下面是某老师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教学片段。

师:(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大家会选择定居在哪里呢?

生:我选择在东南沿海,因为沿海地区降水多。

生:我选择在沙漠,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29

问题:

1)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6分)

2)如果改成合作探究法开展以上教学,在教学环节上要做哪些调整?(10分)

30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十)

阅读关于“亚细亚”与“欧罗巴”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亚细亚”和“欧罗巴”

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衔接过渡,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有特色。

图片[10]-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大学生资源网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31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9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