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题
分类:教师资格/初中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如果制作两极地区的地图,则适合采用( )。
A、正轴方位投影B、横轴方位投影C、斜轴方位投影D、圆锥投影(一)
读图,回答2~3题。
2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自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地区土壤肥沃B、乙图所示地区易发春旱C、丙图所示地区降水多,有冻土分布D、丁图所示地区日照强,气温日较差大3
从甲到丙表现出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二)
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弯曲,形成褶皱。据此回答4~5题。
4
下面四图中为倒转褶皱的是( )。
A、AB、BC、CD、D5
形成倒转褶皱的作用力是( )。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构造运动D、侵蚀作用6
缺
A、缺B、缺C、缺D、缺7
缺
A、缺B、缺C、缺D、缺8
缺
A、缺B、缺C、缺D、缺(三)
下图为不同工业企业的成本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
甲、乙分别代表的工业企业可能是( )企业。
A、普通服装、电子装配B、奶制品加工、电子装配C、电子装配、高级服装D、电镀、奶制品加工10
下面关于甲、乙两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企业是原料导向型企业B、乙企业一般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C、甲企业可能受市场影响大D、乙企业的产品不易运输(四)
读图,回答11~12题。
11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快速增长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C、人口老龄化逐渐失控D、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12
如果图中表示我国沿海某地区的人口变化,则1980年以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但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 )。
A、人口机械增长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出生率高D、老年人口增加快13
缺
A、缺B、缺C、缺D、缺14
缺
A、缺B、缺C、缺D、缺(五)
“一带一路”为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提供了新平台。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
“一带”的运输方式与“一路”相比优势是( )。
A、运量大B、连续性强C、机动灵活D、成本低16
新疆乌鲁木齐在“一带一路”中适合发展( )。
A、物流业B、服装业C、木材加工业D、能源产业17
缺
A、缺B、缺C、缺D、缺18
缺
A、缺B、缺C、缺D、缺19
一般情况下,普通话在城市普及程度高,在乡村普及程度低。这种文化扩散形式是( )。
A、传染扩散B、刺激扩散C、等级扩散D、迁移扩散(六)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通过调节太阳能电池板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提高“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读图,完成20~21题。
20
“渔光互补”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温室效应C、降低生物多样性D、降低水体温度21
“渔光互补”模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的原因是( )。
A、增加区域电能输出量B、占用耕地少且当地湿地广布C、降低技术成本D、减少水旱灾害(七)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
图中河流的基本流向为( )。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北流向西南C、由东南流向西北D、由西南流向东北23
图中陡崖的高度范围是( )。
A、0~50mB、50~100mC、100~200mD、200~300m24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形和气候B、水文和气候C、地形和植被D、水文和植被25
缺
A、缺B、缺C、缺D、缺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26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对“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的理解。(10分)
27
如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并注明长江上游与中游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4分)
(2)请简述材料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有哪些。(4分)
(3)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什么?(6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八)
材料一:“渝新欧”铁路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于2011年1月开通。这条铁路从重庆出发,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179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之一。内陆货物经该线出口欧洲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材料二:下面的图为“渝新欧”铁路线运行示意图及重庆和杜伊斯堡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8
问题:
(1)重庆和杜伊斯堡的气候分别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4分)
(2)铁路沿线经过了哪些自然带,影响因素有哪些?(6分)
(3)简述“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对乌鲁木齐的有利影响。(6分)
(九)
下面是某老师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教学片段。
师:(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大家会选择定居在哪里呢?
生:我选择在东南沿海,因为沿海地区降水多。
生:我选择在沙漠,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29
问题:
(1)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6分)
(2)如果改成合作探究法开展以上教学,在教学环节上要做哪些调整?(10分)
30
缺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分(十)
阅读关于“亚细亚”与“欧罗巴”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亚细亚”和“欧罗巴”
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衔接过渡,经济与社会发展各有特色。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31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1 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访客发现请向站长举报
3 本站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更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