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1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中学)题(考生回忆版)

2022年7月11日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中学)题(考生回忆版)

分类:教师公开招聘/安徽 &nbsp&nbsp 来源:fenbi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教育部等七部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检测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  )。

A、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B、教师队伍建设成效C、学校建设管理成效D、立德树人成效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  )。

A、1课时B、2课时C、3课时D、4课时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不得布置(  )。

A、基础性作业B、惩罚性作业C、跨学科作业D、实践性作业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目标适宜的学段是(  )。

A、小学低年级B、小学中高年级C、初中学段D、高中学段5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  )。

A、受教育者的权利B、受教育者的义务C、既是受教育者权利,也是受教育者义务D、既不是受教育者权利,也不是受教育者义务6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学校要确保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每天不超过(  )。

A、60分钟B、90分钟C、120分钟D、150分钟7

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是(  )。

A、《新教育大纲》B、《新民主主义论》C、《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造》D、《教育史ABC》8

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特殊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B、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专业教育C、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教育对象具有阶级性、等级性B、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科学教育占主导地位10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表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遗传因素B、外部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成熟程度11

赵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通过以身垂范的言行赢得学生的尊重。赵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B、伦理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2

拉尔夫·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  )。

A、教师对课程的再开发B、学生承担课程评价责任C、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D、课程审议机构的介入13

教师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而进行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14

学生根据教学活动中预先制订的学习计划、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兴趣愿望,“流动”到自己需要的班级进行学习。这种教学形式被称为(  )。

A、走班制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现场教学15

马克思说:“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

A、直接性B、引导性C、简捷性D、创新性16

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是(  )。

A、范例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暗示教学模式D、对话教学模式17

以个体或更大的系统或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尽、系统的描述和研究,以帮助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促进现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研究法B、个案研究法C、观察法D、历史研究法18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们观察生态建设小区,参与小区生态建设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建设美好家园的快乐。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践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19

“不含无关文本、声音、视频等要素的学习材料比包含无关要素的学习材料更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符合多媒体教学的(  )。

A、空间邻近原则B、时间邻近原则C、个体差异原则D、聚集要义原则20

下列关于网络课程不正确的叙述是(  )。

A、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B、包括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表现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两个部分C、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等特点D、借助纸质资源,以师生、生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为主21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  )。

A、MAIB、CAIC、ICAID、CAZD22

“爱屋及乌”现象属于(  )。

A、物体知觉B、社会知觉C、错觉D、幻觉23

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该种想象的加工方式属于(  )。

A、黏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24

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

A、教师的赞赏B、父母的奖励C、有趣的材料D、同学的钦佩25

桑代克迷箱实验中,饿猫学会碰压按钮打开箱门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B、规则或原理学习C、信号学习D、剌激-反应学习26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状况能够推测其解题思路。这反映了思维的(  )。

A、直接性B、间接性C、灵活性D、独创性27

上课时,有的学生只注意听老师讲授的内容与方法,有的学生却在琢磨老师的着装和形象。这体现的是学生知觉的(  )。

A、理解性B、整体性C、恒常性D、选择性28

由于经常性失败体验,导致学生产生对行为结果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这被称为(  )。

A、自尊B、害羞C、躁狂D、习得性无助29

某学生临近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心慌意乱,极度紧张,甚至考完都不易松弛下来。这种心理状态是(  )。

A、抑郁B、焦虑C、癔症D、强迫30

小明出现错误言行时,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们不给予注意和强化,从而减少或消除了他的错误言行。这里所使用的心理技术是(  )。

A、代币法B、示范法C、消退法D、系统脱敏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

教育部《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正确方向B、坚持遵循规律C、坚持协同配合D、坚持专题突进32

下列关于教育内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唯一条件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C、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D、教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3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

A、生活即教育B、社会即学校C、教育即生长D、教学做合一34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包括(  )。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35

下列选项属于能力的是(  )。

A、精彩的演唱B、精妙的计算C、美好的愿望D、浓厚的兴趣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  )

37

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属于“爱岗敬业”。(  )

38

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

39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但不是培养一个占有性的个人主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培养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主体。(  )

40

研究设计是指为了实现研究目的面对研究的方法、程序、步骤、实施策略和操作方式做出的选择和整体规划。(  )

41

学生的品德虽然包含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但并不是意味着开展德育只能按照知、情、意、行的固定程序来进行,而是可以有多种开端。(  )

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减轻教师劳动负担,提高学生解题技巧。(  )

43

云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兴起,说明物质手段对于教学创新是最必要的,是教学创新的根本所在。(  )

44

情绪记忆是对将来某一时刻要做的事或任务的记忆。(  )

4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  )

46

心理健康的个体不会产生消极情绪。(  )

47

社会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成果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小学美育的核心内容。(  )

48

中小学生的附属内驱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  )

49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

50

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他们的注意力被门外的吵闹声吸引过去。这种现象属于无意注意。(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51

简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的教师的专业能力?

52

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53

简述教育调查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54

如何塑造中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人类人口变化对学校招生规模、教学与管理等产生了影响,不少家庭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出现家庭成员居住的分散化(人户分离)。目前,人户分离人口超过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活动人口为37582万。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人户分离的背后,伴随的是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等问题。

过去10年,我国流动人口增长69.73%,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义务教育“乡村弱”“城镇挤”的现象日益突出。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迫在眉睫。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学校更要减负控质,还要补齐落后地区城镇教育短板,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55

问题:

(1)我国青少年人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2)青少年人口变化带来的教育挑战有哪些?(5分)

(3)谈谈基础教育如何应对人口变化?(5分)

(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黄埔区东区中学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为基础构建基于情感体验的德育体系,用课程化标准规范如策划德育活动,分级推进“正面管教”等德育项目,提升德育效能。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多层次的德育资源,以“生活感悟、职能体验、志愿服务、实践创造”为主线和企业共建课程,推动学生寒暑假参加志愿服务、自行选择到各类活动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同时通过班会、级会、校会、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专题讲座、学科课堂、德育渗透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浸润式的科学与人文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资料来源:徐晗、吴小斌办有温暖的教育,创现代特色品质校园[N],中国教育报,2022-5.3)(有改动)

材料二:河南省巩义市子华初级中学以“培训理想信念坚定的具备自主自立生活态度和善于合作良好品质的合格公民”为设计总目标构建“全生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从学科课程中丰富德育内容,从榜样引领、文化浸润和价值渗透中深刻领会德育意义。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开放式德育环境,将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生服务中心主任具体负责策划,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建立了完善的督导机制,确保德育成效。

56

问题:

(1)请分析以上两所学校在德育做法上的共同点。(5分)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5分)

(3)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中学德育有哪些途径。(5分)

(三)

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九年级(1)班的小A在运动会前的短跑练习时突然摔倒了,还不慎绊倒了在他后面的班长小B。看台上的同学们纷纷围了过去,小C拉拉同桌小D:“快去看看!”小D说:“反正在大家眼里我是个冷血动物,过去干什么?”小C说:“那还不是因为有几次你在其他同学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嘛,我爸经常说,不要只听别人说了你什么,而要经常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如果你能在大家遇到困难时热心相助。谁还会说你冷漠?”小D愣了一下,便跟着小C一起来到小A小B身边,这时同学们有的给小A小B检查伤口,有的去喊老师,有的温柔地抚慰着小A……小D提出要背小A去医务室,小A不肯走,坚持要继续训练,因为他的偶像苏炳添就是不怕疼不怕累艰苦训练才破了亚洲纪录为国增光的。

小B也不肯去医务室,他说:“我是班长,为班级荣誉奋斗是我的职责,我该起带头作用,这点小伤算什么,继续练!”闻讯赶来的孙老师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表扬了小A小B的顽强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也表扬了同学们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做法,还单独表扬了小D乐于助人的品质。最后,孙老师教育大家:只有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为集体增光。小A和小B终于跟着孙老师去了医务室。

57

问题:

(1)什么是性格?上面材料中的ABC同学分别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5分)

(2)结合材料谈谈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分)

(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性格?(5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6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